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

[讀後心得]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(作者:葉荒)



        看到這位作家露意絲‧佩妮得過許多屆克莉絲蒂獎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個獎是什麼,不過就我對克莉絲蒂的認識,她的小說往往在謎團上有很多的創見。我原本以為這部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才會得到克莉絲蒂獎,不過後來才知道這個克莉絲蒂獎的評選標準是指克莉絲蒂的舒逸。

        這個舒逸的原文可以用Cozy,初步看來似乎跟日常推理這個詞有點像。但我以為,相較於日常推理的特點是著重在那日常的氣氛,Cozy推理有著較多具體的條件,諸如對偵探腳色通常是業餘偵探,最好是女性,不需要有什麼探案用的技能,故事背景也往往發生在偏僻的鄉村,因為周遭的朋友死亡引起她的好奇心,對於兇殺的場景亦不多作描繪,有點愛情但僅止於輕擁等等,這些特點使得Cozy推理作品讀起來與目前西方較常見的犯罪小說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 果不其然,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確實讀起來相當的悠閒,縱使一開始即宣告有人死亡了,對其描述卻是極其安詳,周遭人在面對這件事時也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。之中最令我感觸的是,之後眾人還因為某件事情而「歡聚」再一起,彷彿是在派對般的快樂場景,這與死亡帶來的感覺又有更大的反差。

        作者露意絲‧佩妮目前曾六次入圍決選,連續四屆獲得「阿嘉莎獎」,以此成績來看似乎最能成為謀殺天后的接班人。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雖然看來平淡,不過卻很親近,若是讀慣「重口味」的作品了,不妨來試試這部。

[讀後心得]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(本文涉及謎底,未讀者慎入)(作者:文)



這篇故事的劇情非常的迂迴曲折,在事件看來快結束的時候突然會有新的線索出現。最令我意外的是兇手的部分,因為一幅畫而萌起殺機,但同時這幅畫也讓他露出破綻。
在一開始,村民一同享受感恩節時,大家有講有笑,非常和諧的樣子,在這裡,可以看出大家對珍˙尼爾的敬愛。而且在珍被殺後,所有的村民都悲痛不已。看到感覺珍是被誤殺的,或者是外地人所為,不然就是珍的外甥女一家,但這些都是作者誤導出來的。
作者筆下的葛馬許,給我一個很親民的感覺,他願意聽取每個人的意見,懂得什麼時候要慎言。另外,葛馬許的直覺也很強,他是唯一覺得珍的命案跟另一位去世的老太太有關係,還有他為了找出兇手,就算被停職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。而他的手下尼柯爾,性格則與加馬什完全不同,口直心快,但卻是發現重要線索和解開謎題的人。
而文中還有一位重要人物,是珍的鄰居兼好朋友──克拉拉,雖然兩人年紀差距很多,但彼此的友好。因為克拉拉對珍的執著,在最後才發覺珍的畫裡被人修改過的地方,因此知道兇手是誰,也差點被兇手滅口。
而兇手──班,因為作者一開始把他刻劃成弱不禁風,膽小怕事的小男人,而且在發覺珍的遺體後幾小時後,還會吐,記得這裡加馬什說"除外,他的樣子全都是裝出來的。"就是因為這樣,讓人更加覺得班不會是兇手。但這些都是作者刻意的,班從小就一直對人說他的母親是控制狂之類的,讓其他人都覺得他很可憐,但實際上,他是對母親報復。當知道母親要改遺囑時,他決定要殺了她。而珍,則是班覺得她知道他所做的一切,在看過畫後,他以為珍想透過畫把一切說出來,所以他修改了畫,還把珍殺了。
真的想不到兇手就是村民中,而且就是珍身邊的人,作者真的把我騙到了。不過作者在一些地方並沒有作詳細的解釋,例如紅心女王有什麼含意?柏納用來威脅菲利普的東西是什麼?或許這些作者有心給讀者去猜測吧。

[讀後心得]《風和日麗謀殺案》(作者:殺人種樹)


        這部作品相當收斂,通常推理作品的面向會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方向,持續發生慘案,謎團越丟越多,然後一口氣解決所有謎團;而另一種則是在破案的過程中不斷推敲出真相的面貌,然後到最後又擺了讀者一道,這本小說比較偏向後者,卻又不斷丟出問題,讓大家無法清楚真相究竟是什麼。

       這本小說中所描述的加拿大鄉下,對台灣的讀者恐怕有些陌生,卻又藉由作者的文筆讓它栩栩如生,我們彷彿身入其境,當然不只對環境的摹寫,其中對於鄉下人純樸的性格卻也讓人難以忘懷,而邪惡藏匿於善良之中,更顯得具有強烈的對比性,但人物性格不夠具有特色卻也是其缺點,可能已經把嫌疑犯鎖定在某群讀者已經具有深刻印象的角色身上,但我們始終不清楚嫌疑犯的範圍究竟是多大,形成了某種對讀者不公平的現象。

        不誇張,不魔幻的寫法讓我們對整件案子的態度,就像是身邊馬上會發現很容易製造其懸疑的氣氛,可惜讀者我已經對屍體失去興趣了,恐怕這部作品最讓我反對的地方,我真的對一個死人沒有興趣,所以整本書啃得有些辛苦,也有些心酸,提不起勁來翻上那第二遍。

        歐美推理小說在台灣並不好販售,就像臭豆腐不容易在法國產生流行一樣,而這本小說出了之後,希望完全是我們多慮、辛苦了。